香港人有關香蕉的諺語挻多的,例如:"兩梳蕉"-> 兩手空空的意思,形容到人家作客,什麼見面禮也沒有,兩手空空的赴約。為何是”兩梳蕉”?
低頭看看你的手是否似5雙香蕉連在一起?生動而貼切,這就是廣東話式的黑色幽默!XD
低頭看看你的手是否似5雙香蕉連在一起?生動而貼切,這就是廣東話式的黑色幽默!XD
由於香蕉都是連著一梳梳賣的,(如果你夠膽走到生果檔跟店主表示要買一根根獨立包裝的香蕉,請告訴我你的下場!我私人賞你一根香蕉 XD),所以難免有食剩蕉的情況,過熟的香蕉就是甜品的最好材料。
這個食譜也是在此情況下,在網上漏夜抓來安置我的熟蕉。第一次整,非常成功,所以 "食過翻尋味 "(書面語:念念不忘再度安歌)以下食譜,經過我的加加減減,跟原本的食譜已經有點走樣,如大家有興趣看原食譜,可見最後連結。
跟正宗的歐美版本香蕉蛋糕一樣,澳洲版本的也是偏濕潤的。上碟時還會再加上蜜糖。相比之下,我較喜歡自煮的香蕉蛋糕, 味道與健康兼備 =)
圖片下邊好像燒焦的方包就是澳洲的香蕉蛋糕,他們一般稱為Banana bread 或 Banana loaf, 而非Banana cake XD
材料:
材料A -> 跟我的錢包一樣,都是"乾"的
紅糖 120g
低筋麵粉 140g
中筋麵粉 35g
鹽 1/4小匙
*無論低筋/中筋麵粉的比例是多少,麵粉合共 175g
材料B -> 跟香港的春天一樣,都是"濕"的
香蕉 中型約3根(剝皮壓成泥後總共約265-300克)
蛋 1隻
橄欖油 100g
材料C -> 跟牙膏一樣,混合後都是"起泡"的
牛奶 30g
白醋 2.5g
蘇打粉 2/3小匙
做法:
1. 焗爐預熱到180度C (350度F)。塗一層油在蛋糕模內側以便脫模。(如果是用免沾黏那種就可免這功夫)
2. 香蕉放在大碗裡, 用叉或匙把香蕉搗成泥, 有小粒粒沒關係, 這樣才有立體口感!(嗯,很新鮮的形容詞!)
3. 把材料C 放在杯子裡稍微攪拌, 因為化學作用,表面會有一層泡沫, 如果沒有出現泡沫,很可能是蘇打粉過期了。(事已至此,千萬不要逞強繼續,否則就算勉強,焗後也只會看到一個發育不良的蛋糕 XD)
4. 在大盆裡將材料A用手動打蛋器混合 (不需要電動打蛋器,懶人如我乾脆沿用搗香蕉的大匙 XD)
5. 接著放入材料B & C, 攪拌均勻。
6. 把拌好的蛋糕糊倒入蛋糕模裡, 放進焗爐先烤25分鐘,再換邊烤25分鐘,用牙籤扎蛋糕中心部份, 只要沒有沾上濕濕的蛋糕糊就是完成。如有,視乎情況再烤5-10分鐘,總共烤約50分鐘-1小時,視乎不同爐溫而定 (可能會有一點小小的顆粒, 那是可以表受, 要是牙籤拿出來是完全乾淨的就有一點點太乾-> 這個好像有點複雜,哈哈!)
7. 取出放涼15分鐘後就可以脫模開餐啦!
個人經驗認為熱食很有蛋糕口味,冷食則香蕉味更濃
這是第二次做的樣子
經驗分享:
1, 第一次做時,油份我是跟原食譜,但感覺有點油油的,所以第二次我將份量減少至 100g, 成品仍然濕潤,不會太乾。由於香港有強勁的濕度作後盾,所以大家可以依個人喜好再作調整。
2, 原食譜說可用低筋或中筋麵粉, 用量都是一樣, 低筋麵粉做出來的蛋糕會比較軟綿, 中筋麵粉做出來的會比較結實濕潤。第一次我用了 若80%的低筋麵粉,再加上20% 中筋麵粉,而第二次則全是中筋麵粉,比較兩者效果,前者確實較軟綿,後者則較扎實,個人較喜愛前者。下次可能再增加低筋麵粉的比例看看效果如何。大家亦可加加減減找出自己喜好 =)
3, 香蕉的大小不一樣,所以每次用3根香蕉秤出來的重量都會多少有點差距, 食譜寫基本上265-300g 都是可以接受的, 量越多蛋糕會越濕潤依此類推! 第一次我用的三根蕉共重若 230g。第二次用的三根巨蕉卻共重若 350g,真的可以差很多,但我都沒有太介懷重量,終極目標就是將全部香蕉用上 XD
結果出來的效果,第一次沒有感覺很乾,第二次也沒有太濕感覺,相信油份及麵粉種類有更重大影響。
4, 香蕉一定要用表皮已經很多 “老人斑” 的那一種過熟香蕉, 才最有蕉味! (跟人一樣 XD)
5, 如果香蕉夠熟,我覺得糖份可以再減少
6, 原食譜說可用任何植物油,我用的是橄欖油(有機會再談談橄欖油)
7, 牛奶我則是採用全脂牛奶
原食譜:https://kknews.cc/food/gvvje9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